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。各种致病菌生长、繁殖加快,加上气候变化无常,早晚温差较大,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,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一定要加强预防。
春夏季高发的传染病包括:流行性感冒、水痘、麻疹、风疹、流行性腮腺炎等。快来看看防治方法吧!
-春季常见传染病-
1.流感
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三型。
传播途径:
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
主要症状:
有发热、全身酸痛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状。
易感人群:
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,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,维持的时间不长,病毒不断发生变异,可引起反复传染发病。
预防措施:
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。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,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。因此,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。另外,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老年人、儿童尽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等等,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。
2.水痘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水痘患者多为1-14岁的孩子。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。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,但通常比较温和,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。
图片
传播途径:
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过呼吸道传染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、衣服、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。
主要症状:
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,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发热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,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,后变为丘疹,再发展为水疱、常伴有瘙痒,1-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皮疹躯干部最多,头面部次之,四肢较少,手掌、足底更少。
易感人群:
人群普遍易感,常见于2-10岁的儿童,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高的免疫力。
预防措施:
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、最经济的预防措施。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,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。
3.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,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冬春季节容易发生,多发生于儿童。
传播途径:
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主要通过飞沫传染,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,传染性极强。
主要症状:
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,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。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、疼痛,咀嚼时更痛。并发症有脑膜炎、心肌炎等,整个病程约7-12天。
易感人群:
多见于5-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。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。
预防措施:
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。接种腮腺炎疫苗。
4.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。
传播途径:
手足口病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,主要通过飞沫传染,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,传染性极强。
主要症状:
先出现发烧症状,手心、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(疹子周围可发红),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/或溃疡,疼痛明显。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和头疼等症状。少数患者病情较重,可并发脑炎、脑膜炎、心肌炎、肺炎等。
易感人群:
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,3岁及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感染。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,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。
预防措施:
勤洗手、勤通风,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
5.诺如病毒
诺如病毒是一种急性肠炎病毒,感染后引起胃肠道炎症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腹部痉挛等胃肠炎症状,以及头痛、发热、寒颤、肌肉疼痛等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,严重时可因腹泻导致脱水。
传播途径:
1.食用或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;
2.触摸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,然后将手指放入口中;
3.接触过诺如病毒感染患者,如照顾患者、与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。
主要症状:
感染者发病突然,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和腹泻。儿童患者呕吐普遍,成人患者腹泻为多。
易感人群:
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、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。
预防措施:
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;不吃生冷食品,减少去外面就餐;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;及时就诊并报告所在幼儿园和社区。
对于儿童的预防,家长们更是要了然于胸。
1.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;
2.注意卫生,饭前便后勤洗手;
3.海鲜等食物最好加热熟透后再给孩子食用;
4.给孩子吃生的瓜果前要清洗干净并且把皮削掉;
5.不喝生水,加热烧开后再给孩子食用;
6.单独使用自己的餐具和杯具;
7.家中有人感染后要远离厨房和孩子,以免感染;
8.对呕吐物或粪便要及时处理,对污染的床单衣物进行彻底清洗杀菌。
6.麻疹
麻疹发病初期,症状和患感冒差不多,有发烧、咳嗽、流鼻涕、眼怕光、流泪等现象。发病2-3天后,口腔黏膜会有改变,可以看到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,周围有红晕。发病3-4天后,开始出皮疹。皮疹会按照耳后、颈部至面部、躯干、四肢,最后到手心、脚心的顺序出现。出疹一般持续3-5天,这期间持续高烧,常伴有呕吐、腹泻等症状。疹子出齐后,体温开始下降,并逐渐恢复正常,症状也随之减轻。
预防措施:
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。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,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。因此,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。另外,锻炼身体,增强体质,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,老年人、儿童尽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地方等等,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。
7.猩红热
猩红热,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早期咽部充血、扁桃体红肿,表现为发热、咽痛、头痛、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,开始于耳后,颈部,上胸部,一日内蔓延至全身。皮疹呈鲜红色,针头大小,有些像“鸡皮疙瘩”,若用手指按压时,可使红晕暂时消退,受压处皮肤苍白,经十余秒钟后,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,面部充血潮红,但无皮疹,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,舌红肿。
预防措施:
通风和消毒: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每天不少于3次,每次15分钟。
及时就医:在高发季节、尤其是周围出现猩红热病人时,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,一旦发觉孩子出现发热或皮疹,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防治猩红热,光靠药物治疗和增强抵抗力还是不够的,最重要的是远离传染源,做好个人及家庭卫生的保洁工作。
8.急性结膜炎
急性结膜炎,又叫红眼病,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眼病,曾发生过世界性的流行,这种病的病原体是多种病毒,对幼儿园、学校、工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危害很大,及易传播。
预防措施:
保持眼部卫生,不要用手揉眼睛,避免与患者共用一个毛巾。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。健康饮食,尽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春夏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,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,做到早发现、早隔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。
家长朋友们,校园安全,孩子平安是我们的共同期盼,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打造一片学生健康成长的蓝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