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同学们,时光匆匆,
快乐的寒假接近尾声,
新学期的号角马上就要吹响啦!
大家都准备好了吗?
相信部分同学们的期待、
兴奋之中也夹杂了些许的焦虑和担忧。
你是否患上了“开学综合症”
——学不进去,玩不痛快,睡不踏实?
图片
淡定!
心理老师为你整理了三个“心理小锦囊”,
帮助你活力满满迎接新学期。
赶快收拾心情,告别寒假,
一起来看看吧!
生活小锦囊
调整作息逐步适应
寒假期间,同学们习惯了晚睡晚起,开学后晚上睡不着,早上又起不来,怎么办?逐步调整作息规律。回归正常生活的第一步就是调整作息,同步学校的作息时间。生物钟的调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,我们可以采用渐进式调整方式,每天比前一天晚上早睡,比前一天提早一点起床,不再熬夜或赖床。每天比前一天早睡早起10-20分钟,就是巨大的进步。
改变习惯积极健身
在开学前,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,减少零食,按时起床吃早饭。还可以结合自身兴趣和生活条件自主选择活动方式,每天至少半小时的体育锻炼。适当运动可以消除疲劳,提高大脑的血氧含量,促进大脑活动,既健身又悦心。
放下手机自觉收心
要开学了,同学们离不开手机,怎么办?我相信这是很多同学的困惑。寒假期间,与手机相依相伴,是我们学习、社交和放松的重要工具。突然需要放下手机,对于同学们来说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做:
积极暗示法。告诉自己:“平常想合理使用手机很困难,现在正好可以放下手机,专心投入现实生活与学习”、“不用手机,或许我的睡眠质量会提升不少”、“上学期的校园生活中我也没有使用手机,也成功适应过来了,这次我一定可以!”等等。积极的暗示,会带来积极的心理体验,让你充满信心和勇气。
小步子改进法。给自己一个星期的时间,以小步子来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。每天少玩20分钟,一个星期坚持下来,就是140分钟,可以大大减少我们对手机的依赖。必要的时候,可以寻求家人的帮助。
注意力转移法。丰富休闲生活,转移注意力。做有益身心的活动来转移注意力,如弹琴、唱歌、画画、看书、运动等等,忙起来便很容易从“瘾”当中走出来。如果同学们感觉自制力不够,可以请家长监督和管理。
情绪小锦囊
顺其自然接纳情绪
开学前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学习效率低、情绪低落、紧张焦虑等情况。请记住,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十分正常的,毕竟我们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开学,只要我们积极正视并做好调整,情况就能够得到改善。可以告诉自己:所有的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、暂时的,经过调整是可以改变的。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情绪,顺其自然,为所当为,把注意力集中在当前要做的事情上。
调节情绪重整心情
研究发现积极的自我暗示对于人们的情绪、心理和行为都有很好的调节效果。当大家感觉到紧张、烦躁等情绪时,可以告诉自己“太好了!开学就能见到同学和老师了,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,我又能享受学校的美好时光了。”通过类似的积极心理暗示,增强愉悦感,让自己精神饱满地迈进新学期。
学习小锦囊
查漏补缺温故知新
按照作业清单,对寒假作业进行查漏补缺。安排时间复习旧知识、“温故知新”,复习上学期学过的字词、公式等,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。
结合实际制定计划
“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”。新学期伊始,结合自己实情,制定详细可行的计划。包括学习目标、个性发展、兴趣特长等内容。内容适中易落实,忌好高骛远。树立小目标,实现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点奖励,保持学习的动力,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。
罗列清单积极准备
同学们首先核查任务单。主动对照假期前老师安排的学习清单,查一查哪些任务还需要完善,哪些知识还比较模糊,及时请教,查漏补缺。然后列出学习用品和住宿用品清单,提前做好准备,并将所需物品分类归置,避免入学时手忙脚乱、丢三落四,保障有条不紊地迎接新学期的到来。
循序渐进、张弛有度的“收心”,有利于孩子尽早回归到学习状态,蓄势待发,迎接新学期各方面的挑战。新学期有新环境、新希望、新梦想,唯一不变的是全体教育人对孩子们从一而终的关爱和呵护!
新学期,新起点
愿每一位同学都能量满满的开启新学期!
乘风破浪,扬帆远航,
奔赴星辰大海,一起向未来!
加油,孩子!
来源|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