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。
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。
六盘山上高峰,红旗漫卷西风。
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?
1935年9月中旬,中央红军进入甘肃南部。10月初,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“围剿”陕北革命根据地,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,妄图围歼长征中的红军。10月7日,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,扫清了阻碍,摆脱了追敌。当天下午一鼓作气,翻越六盘山。
六盘山处于宁夏南部的黄土高原之上,是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,山路曲折险狭,平均海拔在2500米以上,山势高峻。面对西部的高天白云,清朗秋气,再凝望阵阵南飞的大雁,毛泽东一抒胸中情怀,写下了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这首咏怀之作:“天高云淡,望断南飞雁。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。六盘山上高峰,红旗漫卷西风。今日长缨在手,何时缚住苍龙?”
这首词既抒发了毛主席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、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,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雄心壮志。此诗写景、抒情工整分明,流转自然。诗人的视角由近及远,情感由喜悦到高亢、激昂,结构紧密,又不显拥挤,语言浅近清新却又耐人寻味。
这首词回顾了万里长征的行程,表达了红军战士们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。该词景象开阔,意蕴丰富,起承转合,层次分明,在意境和艺术结构上都称得上是一篇佳作。它在陕甘宁边区一直广为流传,解放战争时期,延安广播电台也时常朗诵播放。
这是一首在战斗中前进的胜利曲,是一篇振奋人心,激扬斗志的宣言书!